伴随着全球工业进入4.0阶段,以及智能制造的高速发展,国际市场对于轴承的需求与日俱增。但就全球轴承行业来看,轴承市场仍旧被SKF、FAG、NSK、TIMKEN、NTN、KOYO、Minebea、Nachi,这八大跨国公司所垄断,其他品牌很难被大众熟知,我国轴承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则更为有限。
回望国内轴承市场,虽然国产品牌众多,但高端轴承主要依赖于进口。80%的市场份额主要被“SKF、FAG、NTN、NSK、TIMKEN”这五大知名外国品牌所占领,国产品牌只有“瓦轴、洛轴、哈轴、人本、天马”等部分品牌能够与之比拼。
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当今的局面呢?像GP、艾肯、CAE、易格斯,这样质量上乘的中小品牌,就再难打开市场局面了吗?
答案一定是否定的。之所以这些中小品牌不够知名,大多与传统交易习惯有关。工业品贸易不同于民用品,它需要一个非常长的决策期,一旦确认合作后,便会形成点对点长期供应,其他品牌很难介入。这,就给中小品牌切入市场增加了难度。
而企业信誉度和知名度的建立、企业口碑的传递,都需要在交易过程当中,慢慢积累,需要大段的积累时间。这也给中小品牌切入市场造成了一定困难。
此外,品牌自主创新力不强、受互联网冲击传统经销方式不再适应市场、供应链资源整合力弱,也是造成这些国内外中小品牌很难切入市场的原因。
在经济好的时候是卖方市场,在经济差的时候是买方市场。而现在就正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度,甚至已经明显地进入了买方市场。一支有知识有素质有热情的营销队伍是非常关键的。要配备足够的人力,让他们有精力有能力洞察市场的状态和走向,关注客户需求,严格执行订单,向客户提供产品和知识,提供超出客户期望的服务。
关注市场渠道,根据产品结构和优势,选准进入的渠道,包括流通渠道和终端渠道。加大广告投放力度,互联网是个既经济又有效的渠道,可以通过B2B平台或各种搜索引擎进行网络推广。有选择地参加一些专业展会。
与客户共担风险。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不稳定,市场观望情绪很浓厚,可以与客户洽商,在承接订单之后交付之前,如果该期间市场价格上调10-15%,供货时价格可上调5%,如果市场价格下调10-15%,供货时价格可以下调5%。如果变动幅度过大,双方还可以协商更高的调整比例。
每家轴承制造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产品和劣势产品,可以寻找优势互补的竞争对手与之联合,接到订单时可先筛选,留下优势产品自己生产,把其它产品留给合作伙伴生产。这样大家都发挥了优势,也缩短了制造周期。
需求旺盛时是以量取胜,需求萎缩时是以质取胜。提高质量和档次需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,一是做出让人喜欢的实物外观和让人悦目的的包装形象,二是做出可靠度高使用寿命长的产品满足客户的使用需求。第一层次容易做到,但需要细心,第二层次是需要投入成本。
在关键工序上要舍得采用新型设备,产品的精度是靠设备保证的,热处理设备和磨削设备是决定轴承精度和使用寿命的关键所在。另外,要增加更多的检测仪器去控制原来忽略的项目和尺寸。
当下,正处于信息饱和且快速传递阶段,已经不再是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的时代。中小品牌如若想要快速抢占国内外市场,光靠人力推介、经销商战略,是远远不够的,需要一个更加完整高效的价值链来提升企业和产品的价值,从而抢占市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