众所周知,高铁是我国的骄傲,我国的高铁技术始终走在世界前列,高铁已经成为我国对外的一张名片,与此同时我国高铁还成功走出了国门,许多国家纷纷邀请我国修建高铁,以改善本国境内的交通情况,通过修建高铁我国还和许多国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,让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。
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,就在几年之前,我国建造高铁关键部件还要依赖进口,10倍利润被赚走流向他国,那么我国为何不自己造轴承?
几年之前确实存在这种情况,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,当时轴承技术被海外巨头公司垄断,其中包括美国铁姆肯、瑞典SKF等,这些公司在我国市场赚取极其惊人的利润,先是从低端工厂用超低的价格购买制造轴承的原材料,随后在这些巨头公司的工厂里使用核心技术把轴承造出来,再以10倍的价格反卖回我国。
这些海外巨头公司只不过是进行了一项加工就可以获得十倍的利润,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科技创新的国家,为了突破美国的芯片封锁,当前我国正在走独立自主研发道路,但是既然制作轴承的核心技术被西方国家掌握,那么我国为何不抓紧时间破解,制造属于我国自己的轴承呢?
最初是因为没有必要,轴承利润虽高,但和高铁总体造价相比只是九牛一毛,没有必要用国产轴承零件代替进口,有专业人员算了一笔账,如果每节车厢的轴承都使用国产,那么每节车厢能够节省成本3.2万元,这笔钱只是每节高铁车厢造价的千分之1.6,而想要研发轴承技术却需要一笔不菲的资金。
正因如此,国内大部分公司都没有将轴承相关技术放在眼里,认为没有必要花费人力和物力投入过多,还不如进军其他领域,攻克一些更为重要的技术难题,于是制作轴承这个“脏活累活”就这样被空置了下来,一直以来都被国外公司承包。
但美方实施的芯片封锁给所有我国企业敲响了警钟,即便是一些零部件平时不是非常重要,可我国企业依旧要将所有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手里,不能对西方国家公司过度依赖,否则面临的就是西方国家的技术“卡脖”,一旦国际关系出现变化,我国将面临难以生产的窘境,就像是芯片一样。
于是开始有企业向轴承界进军,这家公司就是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,业内称之为洛轴。短短几年时间,洛轴就解决了高铁轴承和地铁轴承的卡脖问题,现在的洛轴是一家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大型企业,旗下可生产的轴承品种多达1万多个,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专门定制,是当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轴承制造企业之一。
洛轴生产的轴承已经不仅仅应用在高铁和地铁上了,还为载人航天飞船提供了配套轴承,轴承生产水平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,与此同时洛轴还十分注重对于新技术的研发,拥有多种新型轴承的自主知识产权,为我国的制造业添砖加瓦。
除了洛轴之外,有越来越多的工厂开始生产轴承,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显示,当前国内有35万家左右轴承相关企业,其中有70%以上已经成为了有限公司,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涨当中,仅2020年一年就新增了6.2万家轴承相关公司。
当前国内自主生产的轴承几乎全面取代进口,人们日常出行乘坐的高铁和地铁上应用的都是我国研发生产的轴承,想要生产高铁轴承是非常困难的,高铁运营路线长,车身环境变化大,轴承不仅要经历风沙,还要耐得住风霜,这对于轴承品质是一个严格的考验,而目前国产轴承足以应对各种环境,可以跟随我国高铁行驶在天涯海角,不会出现任何质量问题。
当前我国轴承正努力争取走出国门,跟随我国高铁一起开拓海外市场,虽然国外拥有诸多轴承巨头公司,但我国企业从来不惧技术比拼,不依靠西方国家,我国企业也能够研发出更好的轴承,使用更加先进的材料。
我国企业已经越来越意识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,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,只有掌握了相关技术才能将产业牢牢掌握在手中,摆脱西方国家的桎梏,单纯进行产品生产已经满足不了我国企业,中国制造正在逐渐向中国智造转型,打造掌握更多专利主权的科技生产公司。